“我們車間現場提升智能的水平和自動化水平,一方面可以有效實現人員的減少,另外一個就是有利于生產管理,能夠更好的提升本質安全。”貝利特化學股份副總裁顧自安指著大屏幕上的“電子圍欄”系統介紹道。
在寧夏石嘴山市貝利特化學股份有限公司的中央控制室內,墻上的巨型電子屏幕閃爍著各色數據和動態圖表,工作人員端坐電腦前,輕點鼠標即可實時監控工廠每個角落的生產數據。自動化和智能化管理,正悄然改變著傳統化工生產的安全管理模式。
在這一系列智能化改造中,“電子圍欄”系統尤為引人注目。該系統通過AI智能算法,在虛擬空間中為高風險區域設置了無形的“圍欄”,員工與進入廠區的車輛統一辦理通行證,一旦人員靠近危險區域或區域內部人員超載,系統會立即發出預警,這種智能化安全防護網,有效避免了傳統危險區域警示的滯后性。
通過控制過程與工藝控制等方面,利用自動化設備、儀表、工業機器人,通過生產現場各類基層感知數據的采集和實時管理,增加了生產的穩定性,提升了效率水平,有效改善過去傳統管理模式中,利用線下或人工統計出現的遺漏與誤差等問題,提高數據真實性,增強生產安全性,對企業后續的數據分析與應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電子圍欄”系統的核心在于其AI智能研判能力。系統通過布設在廠區的數千個傳感器、監控等智能化設備,實時收集溫度、壓力、流量、氣體濃度等數據,再通過人工智能算法進行分析研判,能夠在事故隱患尚未形成前就發出預警。這種前瞻性的安全防控模式,大大提升了化工生產的本質安全水平。
在實施智能化改造后,貝利特化學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現場發生了顯著變化。以往需要人工巡檢的危險區域,現在由智能傳感器和監控設備替代;過去依賴人工記錄的數據,現在由系統自動采集、實時上傳;原先需要經驗判斷的工藝參數,現在由AI算法精準調控。這一切變化,都使得化工生產這一傳統高風險行業變得更加安全、可靠。(中國日報寧夏記者站 胡冬梅 攝影 王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