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寧夏銀川市委宣傳部、銀川市委統戰部聯合主辦的2025年“多民族一家親 文明讓銀川更有品質”主題實踐活動圓滿收官,此次活動錨定“民族團結+文明創建”雙輪驅動核心,深入全市各類活力場景。
從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理論宣講的認真聆聽,到城市公園的文明展臺前的駐足停留;從文明游戲體驗區的歡笑聲此起彼伏,到文明火炬傳遞時的接力奔跑——自6月以來,9場文明主題活動以“點上出彩、面上開花”的態勢,鋪滿銀川市鄉鎮集市、音樂旅游節、社區廣場、商圈街區等各大人流密集場所。每場活動都緊扣專屬文明主題,量身設計沉浸式互動場景,讓文明理念在趣味體驗中悄悄住進人們心里。
文明出行主題活動現場,市民戴上VR設備模擬駕駛,讓不文明交通行為的后果可觀可感,文明出行的弦在不知不覺間繃得更緊。文明餐桌主題活動上,套圈贏“節約標語卡”、用筷子夾起“虛擬剩菜”等互動環節把“光盤行動”變成了有趣的挑戰。文明上網區的“答題盲盒墻”前,市民拆盲盒、答問題;文明養寵區里,工作人員一邊發宣傳冊、送寵物用品,一邊幫市民現場辦理養犬證……
這九場活動始終圍繞“體驗式、游戲化”展開,打破了傳統“單向宣講”的沉悶。群眾不再是“被動聽知識”的觀眾,而是變成“主動去實踐”的主角。參與活動的王學霞阿姨笑著說:“以前總覺得‘文明’是個大口號,但現在知道了其實日常小事都是在給銀川添文明彩!”
“這次活動最特別的,是把民族團結與文明創建擰成‘一股繩’,還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傳習文明理念。”銀川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的話,點出了活動的創新內核。此次實踐活動緊扣銀川多民族聚居的城市特質,貼近群眾生活,讓文明實踐融入衣食住行,助力鄰里守望、社區和睦。
活動現場的“品質銀川?文明號列車”虛擬巡禮格外吸睛。它不僅形式新穎、內容鮮活,更聚合了志愿服務、知識宣講、文明倡議等多元文明元素。各個打卡點前人頭攢動,市民在收獲實用禮品的同時,更讀懂了“文明不是口號”。不同年齡段、不同民族的市民主動融入,真正實現了文明實踐與城市文明的雙向奔赴,讓“人人參與文明、人人共享文明”的理念在基層真正扎根。
銀川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面對時代之需、使命所系、群眾所盼,銀川始終緊扣“實力之城、活力之城、開放之城、品質之城、和美之城”建設目標,踐行“群眾有所呼、文明實踐有所應”的承諾——把文明實踐的觸角延伸到每一個生活角落,以有溫度、有深度的服務激活基層文明建設新動能。
內容有“料”、形式有“味”、群眾有“得”,文明主題實踐活動在銀川市家喻戶曉。去趕文明大集、享貼心服務,已成為越來越多市民的習慣,“多民族一家親 文明讓銀川更有品質”主題實踐活動也正在成為湖城銀川城市溫度的暖心注腳。
活動雖已收官,但文明建設的長效機制持續發力,不少市民如今更愿意主動投身文明實踐活動。“我們要以主人翁的態度,傳播文明風尚,為城市的文明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市民溫灝說。
市民真切感受到身邊的民族團結氛圍愈發濃厚:“我們小區有回族、漢族、滿族的鄰居,前幾天一起參加包月餅、做手工的活動,大家聊著家常、分享美食,親切又歡樂。”
銀川市將持續深化“多民族一家親 文明讓銀川更有品質”主題實踐,緊扣群眾的柴米油鹽與心聲期盼,以集中化的部署、常態化的堅守、分眾化的服務、多樣化的形式,讓文明實踐活動既有“煙火氣”,又有“人情味”,讓文明理念、文明風尚播撒在城市大街小巷、融入市民生活點滴,引導群眾積極做文明行為的踐行者、文明新風的傳播者、文明城市的守護者,共同書寫“塞上湖城 大美銀川”文明篇章。
銀川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銀川將繼續探索以多元實踐擦亮“全國文明城市”“銀川多民族社區居民親如一家”等城市品牌,朝著“更有活力、更富魅力、更具溫度”的品質之城持續邁進。
(中國日報寧夏記者站 胡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