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是寧夏第42個民族團結進步月。寧夏中衛市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扎實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
《中衛市2025年民族團結進步月活動實施方案》,為有形有感有效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月活動、掀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熱潮繪好“作戰書”“路線圖”。各縣(區)30余項主題活動,確保民族團結進步月活動有章可循、有序推進。
“共繪同心圓”主題演講比賽,通過講述各民族一起走過、一起奮斗、一起實現的光輝經歷,展現新時代民族團結奮進的新風貌。
“沙漠水城石榴紅”媒體走基層采風活動,通過“小切口”“小故事”傳播民族團結的正能量,著力營造“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濃厚氛圍。
全市10萬余名干部職工、學校師生觀看《731》《南京照相館》等愛國主題影片,引導各族群眾尤其是青少年學生銘記歷史、勿忘國恥,不斷增強愛國意識、厚植愛國情懷。
沙坡頭“童心向黨·演繹紅色經典”中小學生紅色話劇展演,把紅色基因與民族團結進步的種子根植在青少年學生心靈深處。
立足中衛特色,設計一系列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互動體驗活動,促進各民族在空間、文化、經濟、社會、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
中衛市沙坡頭區采取“一社區一主題”的方式,廣泛動員轄區198個村(社區)開展“皓月連心同聚首 民族團結慶中秋”等系列活動,通過文藝晚會、游園會等形式,不斷增強各族群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海原縣舉辦生態富民“村BA”籃球賽、鄉村運動會、民謠音樂會等形式,以各種文化活動持續豐富各族群眾精神文化生活。舉辦以“慶國慶迎中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題港澳臺僑界人士聯誼活動,進一步增進僑胞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黃河謠·同心聲”沿黃九省(區)農民合唱展演暨農民藝術團活動,營造愛國奉獻、團結奮進的濃厚社會氛圍。
寧夏大學博雅書院組織60名留學生走進“雙節同輝頌家國,龍騰獅躍展風華”社區文化活動,讓留學生在沉浸式體驗中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魅力,增進中外交流。
沙坡頭區創新推出“研學+鑄牢+N”模式,組織中衛七中、中衛二小等學校以“麥草方格治沙精神”為主題開展實地研學活動,通過親身體驗治沙工作的艱辛和不易,引導青少年學生感悟各民族團結一心、共克時艱的精神力量,深刻感受中華民族的強大凝聚力。
中寧縣組織中寧一中、中衛六小200余名師生赴中寧縣南河子公園烈士紀念碑開展“牢記抗戰歷史,強國復興有我”活動,深情緬懷革命先烈,讓紅色基因在校園中薪火相傳。海原縣高級中學開展以“重走西征路 尋訪關橋堡 賡續抗戰魂”為主題的“行走的思政課”,1435名師生徒步36公里抵達關橋鄉關橋堡,用腳步串聯歷史,讓紅色教育直抵人心。
(中國日報寧夏記者站 胡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