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9月30日電 9月26日,"人大指數"2025年9月發布會舉行,先后發布中國農業投資景氣指數研究報告和全球南方"能源不可能三角"指數報告——中國能源行業的出海手冊。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鄭新業出席并致辭。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際合作中心副主任付保宗,農業農村部工程建設服務中心總工程師俞宏軍,農業農村部工程建設服務中心特聘專家、原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隋斌,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黨委書記毛世平,南方電網北京分公司副總經理程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區域戰略研究二室主任劉保奎,北京理工大學應用經濟系主任郝宇,新華指數研究院負責人曹占忠,新華指數研究院秘書長李志蘭等出席發布會。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楊奇光主持。
鄭新業表示,學校深刻把握未來十年國家發展關鍵任務,始終聚焦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構建自主知識體系的核心要求,以學術實踐踐行大學服務國家發展、賦能社會進步的使命。人大指數研究與發布,旨在助力個人、家庭、企業及政府精準把握發展新情況、新特征與核心規律,為解決人類發展難題提供低成本、可復制的方案。未來,學校將秉持久久為功的研究理念,聯動專家力量形成 "1+1>2" 的協作效應,依托媒體傳播擴大指數影響力,持續優化研究內容、回應社會關切,助力降低決策不確定性。
我國農業投資景氣指數研究報告由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和農業農村部工程建設服務中心聯合開發。課題組基于2016年第1季度到2025年第3季度官方統計數據,運用熵值法和時差相關分析法構建我國農業投資景氣指數和指標體系。農業投資景氣指數能夠實現對農業投資增長態勢的動態監測和前瞻分析預測,有利于引導農業投資方向,優化投資結構,增強社會資本和金融資本對農業投資的信心,拓展農業投資空間。未來,課題組將建立常態化監測系統,進一步構建分領域、分行業、分區域的農業投資景氣指數,為推動農業現代化、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發揮更大作用。
隋斌、毛世平、劉保奎作專家點評。各位專家表示,農業投資景氣指數緊扣國家鄉村振興與農業強國建設需求,精準聚焦農業農村投資領域金融供給不充分、社會資本參與度低等痛點,填補了該領域宏觀指數研究空白,具有重要的實踐指導意義和學術價值。通過科學篩選 26 個核心指標構建體系,能動態監測農業投資趨勢、前瞻性預判行業走向,既為政府優化投資決策、完善鄉村振興投入機制提供數據支撐,也為社會資本明確投資方向、降低市場不確定性提供指引。
全球南方"能源不可能三角"指數報告——中國能源行業的出海手冊由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及全球能源戰略研究中心團隊開發,是"人大指數"系列的首個全球指數。
在全球能源轉型與南南合作日益深化的背景下,全球南方"能源不可能三角指數"首次實現對全球南方國家能源體系系統性、定量化的評估。指數圍繞能源安全、能源公平與環境可持續三個核心維度,構建了一套涵蓋數十個細分指標的綜合評估框架。通過對全球132個南方經濟體及81個北方經濟體2000—2022年的數據進行測算,全景式地揭示了全球能源版圖的演進規律與內在矛盾,精準識別出南方國家在能源轉型過程中面臨的獨特挑戰和與之合作的歷史性機遇。該指數報告旨在為我國引領全球能源與氣候治理、為能源行業出海全球南方提供科學的參考,助力決策者與企業家在復雜多變的國際能源格局中明確方向,推動形成互利共贏的國際能源合作新格局。
付保宗、程俊、郝宇作專家點評。各位專家表示,全球南方"能源不可能三角"指數報告立足中國、面向全球,是高質量的戰略研究,從多層面拓展且系統性強,核心價值在于結合學術、區域比較與政策及企業行動,對推動中國企業轉型意義重大。報告亮點突出,診斷問題深刻、治理方案有突破、企業策略細化、戰略定位清晰,契合國際形勢與中國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