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襟江帶海、河湖縱橫,是中國唯一同時坐擁大江、大河、大湖、大海的省份。從奔騰的長江到蜿蜒的淮河,從浩渺的太湖到壯闊的黃海,水不僅是這片土地的自然稟賦,更是江蘇 “依水而生、緣水而興、因水而美” 的精神根脈。9月22日,2025“把青春華章寫在祖國大地上”網絡主題采訪采風活動首站來到南京。
“大哉河海奔前程,毋負邦人期。”今年,恰逢河海大學建校 110 周年,這所與“水”共生共榮的高等學府,不僅承載著中國水利教育的百年薪火,更見證著一代又一代水利人 “治水興邦” 的初心使命。10月中旬,2025“把青春華章寫在祖國大地上”網絡大思政課將在河海大學“開講”。為充分挖掘水利事業深厚內涵,從水文化中汲取智慧與精神力量,激勵廣大青年躬身篤行、實干奮進。2025“把青春華章寫在祖國大地上”網絡主題采訪團從南京出發后,將分成三路深入江蘇十三設區市,圍繞愛國、青春、奮斗、水利主題,沿江、沿河、沿湖、沿海蹲點采訪,以“水”為脈,領略“大哉河海”;沿“水”而行,書寫“治水興邦”;以“水”育人,唱響“青春之歌”。
南京,作為此次主題采訪活動的首站,本就是一部 “水與城” 的共生史詩,更是江蘇高質量發展水利的生動縮影 。長江如一條巨龍穿城而過,智慧水利技術賦能流域治理,守護著兩岸的生機與繁華。聚焦國家水利戰略需求,一代代河海學子在水資源利用、水生態保護、智慧水利等領域的科研突破與人才培養成果,正是河海大學助力江蘇乃至全國水利高質量發展的生動注腳。今天,采訪團走進河海大學、新濟洲國家濕地公園以及浦口火車站歷史風貌區等地,在百年學府中見證河海學子“治水報國” 的青春華章;漫步江灘濕地,感受 “長江入蘇第一洲” 的生態之美;駐足百年站臺,在浦口碼頭的江風中重溫朱自清《背影》里的溫情,觸摸 “水脈” 串聯起的歷史記憶。每一處走訪,都是一次與 “水” 的對話,更是一次對 “青春華章” 的生動詮釋 。
江蘇十三設區市,恰如十三顆明珠,鑲嵌在水網縱橫的江淮大地,每一座城市都有獨特的 “水韻”。此次主題采訪活動,60多位來自中央新聞網站以及新媒體平臺、全國主要省級新聞網站及商業網站的骨干網評員、記者以及網絡主播,將帶著鏡頭與筆,分三路走遍江蘇全境,先后前往淮安“劉老莊連”紀念園、揚州江都水利樞紐、蘇州平江路歷史文化街區以及鹽城宋公堤等地。此次活動,各媒體還將開設“青春激蕩山河”、“青春華章河海為證”等網絡話題,全網多維度、立體化講好江蘇故事,展現 “水韻江蘇” 的時代風采,“描繪” 出青春與時代同頻共振的最美畫卷。
今年,“蘇超”的全民足球熱潮正席卷江蘇,江淮大地處處涌動著向上的活力。在江蘇,無數青年正以奮斗為筆,以汗水為墨,將青春理想融入水利建設、生態保護、經濟發展的實踐中。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躬身篤行,為推動江蘇高質量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書寫著屬于自己的青春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