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余慶縣以科技創新打破傳統養殖桎梏,通過引入重點項目、搭建智慧平臺,構建數字化、智能化養殖體系,在提升水產體系與品質的同時,實現生態保護與成本優化,推動漁業向綠色高質量方向加速轉型。
在白泥鎮團結村的余慶縣烏江魚工廠化養殖基地,舒兆強正通過水產養殖水質在線監測系統,實時掌握養殖用水的pH值、溫度、鹽度等關鍵指標,同時借助水下攝像頭觀察魚類生長狀態。
據了解,該系統是貴州鵬凱漁業科技有限公司智慧養魚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物理過濾—生物過濾—增氧—消毒殺菌”全流程技術,可高效降解魚類排泄物、飼料殘渣等污染物,在極少補充新水的情況下實現水體循環利用,大幅提升水資源利用率。
作為余慶縣智慧漁業的典型代表。目前,該基地養殖車間共有3200平方米,設有24個養殖池,年產“烏江生態魚”50萬斤,年產值約720萬元。智能系統的應用,既減輕了養殖工作強度,又提升了管理科學性和效率,改變傳統養殖模式的繁瑣,真正實現降本增效。
貴州鵬凱漁業科技有限公司現場管理人員舒兆強表示:“傳統養殖方式工序繁雜,清污、洗池等工作量大。現在依托智能化系統,整個車間只需兩三個人即可輕松管理,甚至可以實現無人值守,通過監控就能全面掌握情況。”
更便捷的是,智慧養魚系統還打破時空限制,支持手機遠程操控。舒兆強補充道:“通過手機就能遠程控制設備,輕輕一點就能啟動或關閉系統。即便遠在湖北、湖南,也能實現實時監控與操作。”
除了烏江魚養殖,余慶縣還在子營街道烏楊壩區探索“海鮮陸養”新模式,建成占地5000平方米的內陸工廠化南美白對蝦養殖基地。基地布局憑借“人工海水配制、養殖技術工藝、水體凈化工藝”三大核心工藝,以及“智能投餌、水溫控制、增氧控制、鹽度控制”四大智能系統,為南美白對蝦打造適宜的內陸生長環境。
貴州啟帆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李升強介紹:“我們研發這套系統的初衷,是最大限度減少人工投入。人工操作越多,穩定性就越難保障。通過自動化和智能控制,能夠確保養殖過程更加穩定可靠。”
據了解,基地采用全封閉恒溫循環水養殖,水溫全年穩定在25℃-28℃,養殖水體經四級處理后循環使用,實現全程“零排放、零添加、零污染”。目前,該基地已實現95%自動化,工人僅需負責向自動投喂機添加飼料、維護設備正常運行。
“在我們推動研發的過程中,目標是從自動化走向智能化,再升級至數字化。最終,所有養殖環境參數、水質指標和蝦體生長數據都將轉化為數字信息,通過數據分析反饋保障養殖系統的整體穩定性。”李升強進一步表示。
(全媒體記者 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