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2月26日電(記者 劉勝楠)在巴西北部的帕拉州,廣袤的亞馬孫雨林與可可種植園交織出一幅獨特的生態畫卷。作為全球最大熱帶雨林的核心地帶,帕拉州不僅是地球“綠肺”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知名的優質可可產區。隨著第30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30)將于11月在其首府貝倫市舉辦,當地正通過“巧克力+生態旅游”的創新模式,向世界展示雨林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甜蜜”路徑。
在距離貝倫市區15分鐘船程的孔布島上,一家名為Filha do Combu的巧克力工廠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島上可可樹郁郁蔥蔥,陽光灑在整齊晾曬的可可豆上,品牌創始人多納·內娜向前來參觀的游客展示著如何將這些原生態的可可制作成高品質的巧克力。從采摘、發酵、烘干到研磨、加工和成型,每個環節都采用傳統手工工藝,最終打造出獨具風味的亞馬孫有機巧克力。
Filha do Combu巧克力工廠不僅為島上居民創造了經濟效益,同時通過生態旅游項目向游客傳遞著雨林保護的重要性。2024年,巴西總統盧拉與法國總統馬克龍曾到訪該工廠,并對這種生態經濟模式在雨林保護中的示范作用給予高度評價。
在亞馬孫地區,巧克力制作體驗正成為特色旅游項目。從城市周邊的種植園到雨林深處的原始社區,可可產業為當地居民帶來了新的經濟機遇,同時也推動了雨林保護意識的提升。
在貝倫以南約100公里的阿卡拉河畔,一座由船廠改造而成的小型工廠中,濃郁的巧克力香氣彌漫四周。巧克力師傅戴安娜·杰馬克興奮地表示:“我們在這里創造著魔法。”作為阿卡拉市阿卡拉蘇社區“可可守護者”的成員之一,她與其他七名婦女共同創立了這一項目。通過專業培訓,她們掌握了將可可加工成巧克力的技藝,讓游客在探秘雨林的同時也能享受甜蜜的味蕾體驗。
“可可守護者”項目不僅改變了當地婦女的生產方式,更改變了她們的命運。過去,由于收入微薄,許多婦女不得不離開家鄉,前往城市謀生。如今,她們可以在雨林深處的社區中,通過制作巧克力獲得穩定收入。這不僅改善了她們的經濟狀況,也讓她們找到了實現自我價值的新途徑。項目發起人之一盧西恩·杰馬克表示:“每一位到訪的游客都證明了我們所做工作的重要性。”
巴西國際旅游促進局(Embratur)官員馬塞洛·弗雷克索表示:“作為亞馬孫地區首次承辦的全球氣候峰會,COP30既是展示雨林保護挑戰與機遇的重要窗口,也是向世界敞開大門的契機。我們歡迎全球游客到訪亞馬孫地區,與當地居民共同參與雨林的可持續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