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仍有一家人在貴州道真大沙河自然保護區仙女洞管理站堅守崗位。敬業的護林員夫婦趙德令和盛明芬監管著近7000畝的保護區,守護著野生動植物的安全。
大沙河自然保護區成立于1984年,總面積26,990公頃,是以保護中國特有銀杉、黑葉猴等珍稀瀕危的野生動植物及其生態環境為主的野生生物類型的自然保護區。2001年經貴州省人民政府批準晉升為省級自然保護區,2018年5月經國務院批準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今年50歲的趙德令在保護區擔任護林員,妻子盛明芬也于2020年加入護林工作。管理站位于遵義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內,沿著蜿蜒的坡路則抵達夫妻倆所駐的森林防火檢查站。這里是進入保護區的關鍵入口,需要全年全天候監視。趙德令負責的日常巡護任務要趟過13道河灣,夫妻二人也會交替進行。盛明芳還負責看守卡口,防止未經授權的人員進入。
他們的日常工作包括記錄區域內野生動植物生長生活動態;處理上游沖下來的白色垃圾;清理區域內界碑、告示牌、紅外相機設備處的雜草;定期更換紅外相機內存卡完成數據回收采集。排除天氣影響,完成一次往返巡邏需要三個多小時,冬春之間,河水寒意襲人,趙德令對如此年復一年的工作說道:“習慣了就好!”
雖然保護區內進入的路并沒開發,但依舊攔不住愛好探險的徒步者們。該地靠近重慶,夏天有很多游客到此避暑。有一道鐵門不能完全攔住河岸,所以在非汛期可以沿著淺水河床深入核心保護區,故夫婦倆從早到晚一刻也不能放松。有些游人被告知這是核心保護區且禁止進入時會離開,但也有少數人不聽勸阻。他們必須向管理站報告所有非法侵入的情況,并確保這些人被安全護送出去。有些人還會走山路進來釣魚或徒步,這就是為什么巡邏一刻也不能中斷。此類情況一經發現,必須勸退,不僅是為了保護植物和動物的棲息地,也是為了確保游客的安全。
這樣的日子大多時候是孤單的,檢查站雖然有網絡,但保護區核心區與世隔絕。每日巡邏中,他們永遠不可預測會遇到何種野生動物,是否會危及生命。然而,不少趣事也會為護林生活增添色彩。趙德令說,每日觀察沿途的變化便可以輕松打發時間。例如,灌木林塌了一塊,就是野豬活動的痕跡,它們有在這里覓食過。冬天,護林隊伍會定期給獼猴喂食,聽見敲碗聲,獼猴們就會成群結隊地涌來。如果忘記按時喂食,它們便會像小孩兒一樣淘氣地搖晃樹枝。為此,盛明芬還準備了獼猴愛吃的花生、玉米、核桃等食物,還細心地把核桃敲碎方便它們進食。
2003年,大沙河自然保護區啟動人工生態公益林建設項目。趙德令的父親趙進見立即發動大批附近的村民參與,僅用一年時間,保護區便完成了1.5萬畝人工林種植,為森林覆蓋率的快速提升打下基礎。2005年,趙德令從父親手中接過護林的接力棒,擔起守衛保護區的重任。
如今,大沙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森林覆蓋率有了大幅提高,從2002年的61.79%提升至2024年的84.67%,保護區內現有黑葉猴27群166只。隨著生態環境的持續好轉,野生獼猴種群數量也在持續增加,目前已有1200多只獼猴分布在保護區內。這背后都離不開護林員的辛勤工作和堅定不移的奉獻精神。
趙德令夫妻倆十幾歲相識,育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在四川工作,小女兒在縣城念高中。春節期間,孩子們都回到檢查站與家人團聚。在盛明芬看來,檢查站雖然相對簡陋,不如村里自家房子住宿條件好,但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是最幸福的。(記者 楊軍 屠佳宜 編譯 羅思揚)
原文見2月18日中國日報旗艦版17版、香港版17版、國際版15版。
英文鏈接:https://www.chinadaily.com.cn/a/202502/18/WS67b3b54fa310c240449d5bb5.html
中國日報版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