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5月27日湘鄉訊 眼下,正值早稻分蘗期,也是產量形成的關鍵節點。湖南省湘鄉市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利用智能機械、數字管理平臺賦能田間管理,為糧食增產增收保駕護航。
無人機自動飛防。
在泉塘鎮雙江村萬畝雙季稻示范基地,連片水稻長勢喜人,種糧大戶舒綱舉正利用植保無人機為水稻進行“一噴三防”作業,只見他在手機上輕輕滑動,無人機便按程序指令在田間來回進行噴灑,卷起的氣流令綠油油的稻田泛起陣陣波瀾。相比傳統人工,舒綱舉只需要在手機上根據標點框選出需要作業的范圍,無人機便會根據位置自主規劃最優路徑,一天就可以完成400多畝地的追肥作業,而且還能做到均勻施肥。
“現在我們的無人機搭配了北斗導航系統,只需一鍵定位,就可以自動施肥。相比人工施肥,不僅極大提高了效率,也保證了效果。”舒綱舉說。
除了運用智慧農機,基地里還建起了田間智能監測系統,通過智慧攝像頭配合多種環境傳感器,可以實時采集和監測田間環境數據,對苗情、病蟲害、水文氣象、土壤信息等進行實時監測,農戶根據系統反映的數據便可及時對田間進行規劃管理。這些設施為農田監測安裝了“智慧眼”,利用遙感和物聯網等手段,讓農業生產更加輕松、精準、高效。
“原來使用肥料只能憑經驗,現在通過田間智能化監測設備,土地的溫度、濕度一目了然,什么時候用肥、追肥,都盡在掌握中。”舒綱舉介紹道。
近年來,湘鄉圍繞藏糧于技,積極推進農業新技術推廣和成果轉化,確保新技術賦能田間管理,新模式助力農業生產。同時,進一步加大農業科技知識普及力度,打造一批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新型職業農民,通過他們的種糧成果帶動其他農戶,讓廣大農民享受科技帶來的紅利。
(中國日報湖南記者站 鄒碩 朱友芳|辜晉 樊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