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自然風光、歷史文化、民俗風情于一體,將千年隴中的故事從秦時唱至今日,這便是甘肅定西。
定西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黃河文明重要發祥地,是馬家窯文化命名地,是天下李氏尋根祭祖地。
定西旅游資源豐富,先后榮膺“全國避暑旅游十強城市”“中國最佳康養休閑旅游城市”“備受歡迎的冰雪旅游目的地”“中國最美綠色休閑旅游名城”和“中國最佳美食美景旅游名城”。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8月底,定西市接待游客1256.32萬人次、同比增長50.96%,實現旅游綜合收入55.6億元、同比增長77.21%。
擘畫文旅融合新藍圖
8部精品新編秦腔力作,建成城市智慧書屋16座,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4家......定西,正在探索一條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興商、文旅融合發展的新路子。
廣袤的隴中大地,孕育了馬家窯、寺洼、辛店等燦爛的史前文化,西起臨洮的戰國秦長城氣勢磅礴,世界非遺洮岷花兒令人嘆為觀止、國家非遺巴當舞古老神秘,李氏文化源遠流長,書畫文化享譽全國,厚重的黃土地滋養了定西淳厚的文化信仰。
定西市文體旅游局局長包翠霞告訴記者,定西市承辦了西北五省區傳統戲劇(秦腔)會演、第七屆甘肅戲劇紅梅獎大賽,舉辦了七屆甘肅戲劇紅梅獎大賽及“隴原豐彩·百花爭鳴”工筆畫展等多項美術書法展,成功舉辦五屆渭水文化旅游節等品牌賽事,全市每年謀劃舉辦文化旅游和體育活動近千場。
2023年,定西實施渭河源景區服務能力提升等文體旅游重點項目35個、鄉村旅游項目30個。舉行“融媒聯動 全域旅游”全國百家市縣融媒看定西、當“鎮江南”遇見“定西北”“這么近,那么美,20℃的定西等您來”等宣傳推介活動20多場。國家級非遺項目“巴當舞”攜“定西寬粉”亮相貴州“村超”賽場,驚艷榕江、吸“粉”無數,定西寬粉美食足球超級聯賽的成功舉辦探索出了一條“農文旅體”多元融合發展的新路徑。
文旅融合發展新格局
放眼隴西,2407平方公里的綠水青山,游客能感受北緯34度的西北風情,每一口呼吸都飽含一絲清涼,每一次走進都是一場全新的文旅體驗。
“梨花千樹雪,游人樹下棲。”今年春天,定西市隴西縣首陽鎮梁家營村第二屆“梨花節”引人注目,身著漢服的小姐姐們手執團扇,輕盈微笑,相聚在美麗的梨花樹下打卡留念,給四月的鄉村增添一份生機活力。
隴西縣按照“1+4”節會模式,發揮隴西李氏文化品牌效應,開展“點亮隴西堂”文體旅游活動,古萊塢景區、雙龍口景區、文峰鎮昌興源等縣內知名景區景點旅游消費持續復蘇,舉辦牡丹文化旅游節、鄉村文化旅游節、民俗文化旅游節、梨花節等系列鄉村旅游節,吸引了大量游客。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傳承創新 自信自強 隴西堂再出發”2023世界李氏文化論壇(中國·隴西)于6月28日在北京成功舉辦,隴西縣和重慶、浙江、江西、湖北、山東、福建、河南等10地分別設立線上分會場,現場簽約項目4項,投資總額9.8億元。
今年初,岷縣文旅投公司成立了由當地牧民組成的九曲狼渡馬隊,統一運營管理、固定場所路線、強化風險,對景區經營亂象、破壞草原行為,進行全面規范整治。
“以前都是村民拉著自家的馬讓游客騎,安全沒有保障,我們的收入也沒有保障,壞了狼渡的名聲,砸了自己的飯碗。”馬隊隊長年成忠告訴記者,整合有效資源、規范設施服務,讓游客玩得舒心,提高自己的收入,一舉兩得。
2023年7月29日,“軍馬文化·狼渡草原”——2023年甘肅岷縣文化旅游賽馬節正式啟幕,這是全縣全年文旅活動中的重頭戲,當日吸引了8萬人在現場觀看。
讓好風景講出好故事、好風景做出好品牌,讓“頭回客”變“回頭客”“黑騎”變“紅騎”是岷縣文旅事業探索走出的新路子。“下一步我們還要進一步挖掘狼渡軍馬文化,增加更多的草原元素,把狼渡灘賽馬節做成全縣最亮的文旅品牌!推而廣之,把全縣各個賽事節會、景區景點都辦出特色、顯出亮色、理出成色!”曲洋洋堅定地說。
提升全域旅游新動能
隨著“文旅名縣”文化旅游品牌影響力持續提升,“書香通渭”“人文通渭”“康養通渭”被越來越多的人熟知,如何注入新的旅游動能,成了擺在通渭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今年,通渭翰墨文化中心、非遺文化展示中心基本建成。在通渭書畫節上,來自武漢的書畫愛好者小郭告訴記者,暑假期間他來到通渭購買字畫,完善的公共服務設施讓他印象深刻。
據了解,翰墨文化中心項目總投資1.3億元,占地面積9.9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2.3萬平方米。分為翰墨文化藝術中心、翰墨文化步行街及翰墨廣場三部分,建設包含文物展覽展示區、圖書閱覽區、美術展覽展示區等在內的三層單體綜合樓;翰墨文化步行街投資3000萬元,占地5980平方米,建設包含書畫廊、創客中心、文房四寶店鋪等在內的9棟單體建筑;翰墨廣場投資1556萬元,包括設北廣場景觀鋪裝等基礎設施及公共設施。
為了補足景區住宿業短板,留得住游客,漳縣整合開發旅游資源,投資1.2億元建成遮陽山明珠酒店,已于2022年5月運行。該酒店集住宿、餐飲、會議會展、旅游商務接洽于一體,完善了遮陽山景區功能設施、增強了游客接待服務能力。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沿定西漳縣遮陽山明珠酒店向內而行,溪水倒映,水聲潺潺,滌蕩人心,四合院內,美味飄蕩……一幅如詩如畫如癡如醉的夜景映入眼簾,這是游客入住遮陽山景區明珠酒店后看到的夜景。
“景區基礎設施完善、民宿酒店環境優美、保障服務好,是一家人休閑度假游玩的好去處。”在遮陽山民宿區體驗的蘭州游客王先生說。
漳縣堅持生態優勢轉化升級,全面豐富旅游業態,不斷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先后實施遮陽山西溪度假休閑服務中心、遮陽山花筑民宿、北溝寺藏羌村寨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及漳縣大草灘鎮新聯村鄉村旅游示范工程建設等一大批文旅項目,景區周邊接待能力、服務檔次有了質的提升。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推進文旅融合,我們有條件,也有優勢。近年來,我們大力推進文旅融合深度發展,帶來了文旅產業的新氣象,鋪開了大發展格局。”漳縣文旅局副局長包宏建說,隨著一大批文旅項目的落地實施,漳縣正在實現從旅游基礎設施薄弱到旅游業態豐富,游客從來了無處可住到玩得不想走的轉變。
清晨推開渭源縣元古堆村小鹿山屋的木窗,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遠山如黛,滿眼綠意的山間樹林,梅花鹿穿梭其中,游客或漫步林間小路,或專心投喂梅花鹿,用心感受這里獨特的山野魅力。
來自嘉峪關的周紫怡第一次來到渭河源村寫生基地便被這里的美景所吸引,“我們來了已經有兩天了,在這兩天里我感受到渭河源的風景很優美,給予了我很多創作靈感。”在渭源縣的元古堆、渭河源、羅家磨、峽口等地,掩映在青山綠水中的鄉村民宿已然成為各地游客的首選。
目前,渭源全縣共有鄉村民宿50多家,其中,具有一定規模的鄉村民宿20家、居家散落型的民宿30多家。渭源縣堅持以建設“甘肅中部生態文化旅游城市”為目標,以“文旅賦能型”縣域經濟為牽引,聚焦“文化引領、生態支撐、融合發展、品牌培育”,立足健全優化“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結合文旅產業發展實際,優化主打的探源游、休閑觀光游、康養度假游等精品線路,配套提供特色美食、山間民宿、游玩設施等基礎服務,鄉村特色民宿、渭水源頭寫生等一批文旅產業項目,全力推動旅游市場消費水平升級和消費形式轉變,蹚出了一條“文旅賦能型”文化旅游發展新路徑。
乘著文旅融合發展的東風,定西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人的“詩和遠方”,定西文旅產業發展的巨輪已鳴笛起航。
(供圖 定西市文旅局)
(中國日報甘肅記者站 馬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