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貧車間里的“小飯桌”,老師正在給孩子輔導作業。 劉鴻鶴 攝
中新網合肥12月28日電(劉鴻鶴)在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一家扶貧車間里,37歲的胡青麗作為第5縫紉組組長28日正在縫紉機上忙著手上的工作,另外她還要負責這一組工人的日常管理。
2011年,因為丈夫患病失去勞動力,胡青麗一家陷入貧困。今年經政府部門介紹,胡青麗和丈夫都來到鼎耀扶貧車間務工,一周工作6天,胡青麗負責服裝加工。“工資每個月3500元左右,愛人在廠里負責機器修理,工資3700元左右,加上政府每月600多元的貧困戶就業補貼,算下來我們倆一年能收入近10萬元左右。”胡青麗說。

孩子們正在扶貧車間“小飯桌”上“自習課”。 劉鴻鶴 攝
據介紹,該扶貧車間是鳳陽縣郭巷村村民郭其志于2018年3月創辦。郭其志2008年在浙江嘉興市、平湖市打工,了解到老家的招商引資政策后,引導并與浙江企業合作創立“劉府鎮鼎耀服飾有限公司”,投資近200萬元建設3000平米的鼎耀扶貧車間,主要做出口訂單服裝加工,年產值達2000萬元。目前,扶貧車間有固定員工114人,其中吸納建檔立卡扶貧戶人員38人,每人每月工資收入在2000元至3000元左右。
在扶貧車間的一樓,還有一處特殊的區域,就是“子女小飯桌”。為了解決務工人員照顧孩子的問題,郭其志專門在廠區開辟了這一區域,不僅大人在廠里免費就餐,孩子也一樣可以,“小飯桌”還專門聘請了7位老師來給廠里務工人員的子女輔導作業。

37歲的胡青麗正在縫紉機上忙著手上的工作。 劉鴻鶴 攝
“最初返鄉創業工人不好招,一個是人家不了解你這個新的企業,另一個村里的留守婦女要照顧家庭,孩子的衣食住行都是很難解決的。”郭其志說,“了解到她們的訴求以后,我就設立了‘小飯桌’,解除她們的后顧之憂。”
近年來,鳳陽縣優化就業扶貧載體,促進貧困人口穩定增收。發揮就業扶貧車間作用,積極落實就業扶貧政策和“四幫四促”各項措施,認定就業扶貧驛站(車間)17個,吸納貧困勞動力207人。開展強化就業技能脫貧培訓,加大公益崗位開發力度,積極落實就業扶貧資金支持。

扶貧車間里,縫紉女工們正在緊張而有序地工作。 劉鴻鶴 攝
自2016年以來,鳳陽縣共安排扶貧專項資金2002萬元,其中2020年度專項扶貧資金933.24萬元,已支出834.52萬元。累計撥付就業扶貧驛站(車間)及貧困勞動者崗位補貼等485余萬元,4500名貧困勞動者經過幫扶實現就近就地就業。(完)
(劉鴻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