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去年此刻,你們正在尋訪一批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準備發放我和老伴提供的獎學金。我想,今年做法如故,人數、金額、時間等基本與去年相同即可。”近日,就今年的助學金如何發放等事宜,遠在北京的徐潤江老人通過微信,向浙江仙居縣慈善總會常務副會長徐水琪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今年已經90高齡的徐潤江與老伴王愛月都是仙居人,是商務部離休干部和北京市宏志中學退休教師,在北京工作生活已有50余年。兩人雖在外多年,卻一直心懷故土,情系桑梓。去年,兩人與仙居縣慈善總會聯系,決定從有限的退休金中捐出30萬元用于家鄉助學,此事在仙居傳為美談。
徐潤江出生于1930年,1949年5月投身革命,1956年參加湖南株洲麻紡廠籌建工作,1965年調任中央外經委(商務部前身),1990年離休。離休后,徐老繼續發揮余熱,在國際經濟合作協會工作長達9年。
長期以來,徐老與愛人王愛月樂善好施,尤其是在捐資助學方面,體現了他們對晚輩與教育的深厚感情。1994年,《人民日報》刊載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希望工程”的報道,次日,徐老即偕老伴前往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捐款。當時與老伴每月退休金合計才300元左右的徐老,卻當即交付200元,用于幫助浙江省開化縣村頭鎮的一名失學小學生復學。當該學生小學畢業后,徐老又為他提供了每學期300元的資助,直至完成九年義務教育。
該學生踏入社會工作后,徐老繼續與他保持書信往來,并時刻關心他的成長。如今,這位當年的失學兒童已成為一名上市公司部門經理,對徐老的幫助感激不盡。
1997年秋,浙江遭受強臺風襲擊,得知家鄉校舍倒塌,徐老立即捐出1000元,指定用以修復學舍,讓學生早日復課。長江特大洪災、仙居下岸水庫建設、汶川地震賑災……徐老與老伴均慷慨解囊。
人在北京,徐老一直關注著家鄉的發展。得知仙居這些年發展得越來越好,徐老和老伴決定為家鄉再添一份貢獻。兩人商議從有限的退休金中捐出30萬元用于扶貧助學。誰知捐款過程可謂一波三折,徐老先后三進銀行,想直接匯款給家鄉的慈善機構,均被銀行婉拒。工作人員善意地勸說怕老人上當受騙。后來,徐老與子女商量,與仙居縣慈善總會取得聯系,終于如愿以償。
徐老與老伴制定了詳細的捐助方案:從2018年至2022年,每年捐資6萬元用于資助仙居縣的優秀貧困學生。
為讓善款能夠切實幫助到需要的學生,去年4月,徐老邀請徐水琪會長前來北京,當面詳談資助方案并簽訂捐款協議。
去年“六一節”期間,仙居縣慈善總會舉行儀式,首批受助中小學生得到了徐老捐獻的助學金。
“我們電話告訴徐老時,他說總算完成了自己的一樁心愿。”徐水琪對《慈善公益報》記者說,“隔著電話,我都能感受到徐老的欣慰之情。”(蔣虎雄 陳群偉 記者 李濟慈)
(李濟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