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駐華使館日前在北京宣布,作為首相拉爾斯·勒克·拉斯穆森先生的特別代表,丹麥發展合作大臣烏拉·特爾奈斯女士將率代表團訪華,赴上海出席11月5日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從丹麥駐華大使館了解到,本屆中國進博會丹麥國家館和參展企業的主題,正是“可持續性”。
172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參會,3600多家企業,40余萬名境內外采購商,5000多個首次登陸中國市場的產品,累計578.3億美元的意向成交額……6天內的這一連串數據,彰顯了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的“質”與“量”。英國倫敦國王學院中國研究所主任凱瑞·布朗認為,這40萬億美元的進口額表明,中國無意擴大貿易順差;中國不僅注重出口,還希望增加進口。
進入新時代,中國企業必須主動掌握開放式創新方法,學會逐步向架構和平臺技術遷移,進而完成自身創新能力的躍升。在短短一周的時間內,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這些重要的創新要素在上海集聚,然后擴散到全球范圍。
11月5日至10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成功舉辦,這個“高光時刻”為世界展示了一部充滿希望的“未來簡史”。她為通往包容普惠、互利共贏的“人間正道”開啟了一扇嶄新的大門——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
▲ 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會期只有短短六天,但其溢出效應將在展會結束后持續發揮作用。李俊表示,引入更多海外服務貿易提供商可以助力我國制造業往產業鏈中高端環節進發,更好支撐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
中國主動擴大進口、激發進口潛力,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內在需求,是對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動適應。中國主動擴大進口、激發進口潛力,不是中國的獨唱,而是各國的大合唱,是全世界的巨大機遇。
在這里,大開眼界,遇見未來。3600 多家企業參展。
11月10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圓滿收官。短短6天時間,172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參會,3600多家企業參展,超過40萬名境內外采購商共襄盛舉,共同奏響“新時代,共享未來”的交響曲。
長江與太平洋交匯處,上海,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圓滿收官,人類貿易史上一座新的豐碑由此誕生。新華社評論員:共享未來的新時代交響——寫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收官之際
”……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參展最火爆的食品及農產品展區,來自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的參展商們爭相推介各具特色的土特產,吸引了大批采購商洽談合作。當前,逆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世界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位于產業鏈中低端的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最易受到沖擊。
為期六天的首屆進口博覽會今天圓滿閉幕。首屆進博會共吸引了172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參會,3600多家企業參展,超過40萬名境內外采購商到會洽談采購。
進博會今天落下帷幕,四海賓客即將踏上歸程,在不少人看來,進博會是“中國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支持經濟全球化的實際行動”,也在向世界表達:“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
隨著首屆進博會的閉幕,各國參展商也開始盤點自己的收獲。克羅地亞總理普連科維奇分享說,克羅地亞將通過繼續投資創新和科研項目,為與中國的更多交流合作創造條件。
從展區來看,服裝服飾及日用消費品展區“首發”了最多商品,達到29件。作為“首發”了最多商品的展區,服裝服飾及日用消費品展區的“關鍵詞”是“肌膚”,總共出現了24次——日化用品在未來仍然將是服裝服飾及日用消費品進口領域的主要增長點。
今天,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已經正式閉幕,但這一次盛大的展會上熱烈的氣氛、專業的交流、火爆的交易,都讓參展商和采購商們回味無窮,依依惜別之際,大家已經開始為明年的展會做起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