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日報網10月17日電(記者 富文佳) 10月16日,興安盟袁隆平水稻院士專家工作站正式成立,88歲高齡的袁隆平院士親自出席工作站揭牌儀式。
今年8月,興安盟與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及湖南博川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湖南省長沙市舉行三方合作簽約儀式,就興安盟鹽堿荒漠化土地修復治理及土壤質量提升,打造耐鹽堿水稻全產業鏈,帶動農牧民脫貧致富等達成共識,決定共建興安盟袁隆平水稻院士專家工作站和鹽堿荒漠化土地高效利用研究中心。袁隆平水稻院士專家工作站落戶興安盟,將幫助興安盟引進我國最新培育成功的“耐鹽堿雜交水稻”品種和世界領先的水稻種植、鹽堿地改良技術,提高耕地土壤質量,發展高產雜交水稻,力爭在3年之內實現全盟水稻畝產增收100公斤,帶動更多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展區展出的興安盟大米。(中國日報網 富文佳 攝)
袁隆平老先生表示,將帶領專家團隊全力支持興安盟水稻產業發展,加快引進推廣最新培育的“耐鹽堿雜交水稻”品種和先進技術,力爭3年內實現興安盟水稻每畝增產100公斤,助推當地貧困群眾增產增收、脫貧致富,為內蒙古的糧食生產、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作出新貢獻。同時,還要引進更多的科研團隊,拓展研究多種高經濟附加值的農林作物品種和種植技術,和草原人民一道“種好中國糧食、端穩中國飯碗”,讓興安盟“興安嶺下米糧倉、草原深處大廚房”的名氣更響、牌子更亮。

展區展出的興安盟大米。(中國日報網 富文佳 攝)
開幕式上,興安盟委書記張恩惠在致辭時說,借助袁隆平院士團隊技術力量和科研優勢,必將有效激活革命老區興安盟農牧業科研機構和生產企業的研發資源,提高創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轉化率,極大地提升“興安盟大米”品牌的核心競爭力;同時,通過與袁隆平院士團隊的深入合作,也將顯著提升興安盟農牧業科技人才隊伍層次,提高全盟農牧業產業技術水平,加快推進全盟經濟高質量發展。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為興安盟袁隆平水稻院士專家工作站授牌,中國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協會授予“興安盟大米”為“2018中國十大大米區域公用品牌”榮譽稱號并頒發了“2018十大好吃米飯”證書,中國人民大學品牌農業課題組為興安盟頒發了“案例研究基地”證書。

展區展出的興安盟大米。(中國日報網 富文佳 攝)
興安盟是國家重要的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良好的生態環境、適宜的氣候條件、科學的種植方法以及規范的地方生產標準造就了“興安盟大米”的獨特品質。近年來,興安盟委、行署堅持傳承紅色基因、引領綠色發展,把做大做強“興安盟大米”品牌作為貫徹新發展理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牧業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舉措和重要抓手,持續加大政策傾斜、資金投入、質量監控和品牌建設力度,全力推進稻米種植、生產、加工、銷售全產業鏈發展,努力促進水稻產業從產量導向逐步向質量效益導向轉變,“興安盟大米”品牌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顯著提升,“興安盟大米”產業成為興安盟農牧業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之一,是內蒙古自治區水稻產量和質量最高的地區。
興安盟大米“三品一標”認證企業達到29家,認證品種58個,認證面積62萬畝。興安盟被內蒙古自治區糧食行業協會授予“內蒙古優質稻米之鄉”稱號,當前興安盟正在申報創建“中國草原優質稻米之都”,意味著興安盟地標品牌建設工作取得了重大階段性成果,“興安盟大米”成為“中國好大米”的步伐正越走越快。
(邱金鵬對本文有貢獻)
(編輯:高琳琳 朱月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