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瑞克是個“中國通”,不光中文說得好,在中國工作的這些年間,還跑遍了大江南北。作為一名記者和志愿者,他曾經(jīng)去過很多貧困地區(qū),也親眼見證著這些地區(qū)日新月異的變化。
在他的心里,中國的“扶貧”可是一項規(guī)模宏大、前所未有的工程,像“萬里長城”一樣了不起。中國政府矢志在2020年前消除貧困,邁入全面小康社會。那現(xiàn)在任務已經(jīng)完成了多少?還要做哪些努力呢?來聽艾瑞克繪聲繪色講解中國扶貧工作吧!
艾瑞克的兩會感受
這項扶貧工程從規(guī)模、范圍、速度上講都是空前的,應該像萬里長城一樣成為中國耀眼的標志。
它似乎也正朝著這個方向高歌猛進,因為中國政府矢志在2020年前消除貧困。
作為一名記者和志愿者,我見證了巨大的進步。
四川汶川地震后,我在幫助其他志愿者組織的同時,也和別人共同創(chuàng)辦了一個志愿者組織。玉樹地震后,我又創(chuàng)辦了一個志愿者組織,為曲麻萊縣學生送去太陽能電池板、電腦、煤炭、衣服、食品、藥物等,幫助他們修建圖書館,完善學校設(shè)施,并為需要手術(shù)的孩子籌集善款。
在政府推動下,曲麻萊縣已經(jīng)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中國正以快速的步伐邁向消除貧困的終點線。
關(guān)于《艾瑞克跑兩會》
今年兩會上,出現(xiàn)一個美國小伙子的瘦高身影,穿梭在兩會會場之間。他叫Erik Nilsson,給自己取了一個像模像樣的中文名字:聶子瑞。
身為一名中國日報社的資深外籍專家,戴著厚厚眼鏡片的他除了忙碌的報道工作外,決定每天圍繞一個兩會熱詞,拍一段兩會知識短視頻。
中國日報從3月4日起,推出原創(chuàng)新媒體欄目:《艾瑞克跑兩會》。十二天,十二個熱詞,十二個一分鐘的微視頻,讓我們了解不一樣的兩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