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提出必須深刻認識民族領域的思想政治斗爭的嚴峻性和復雜性,旗幟鮮明地反對各種錯誤思想觀念,增強各族干部群眾識別大是大非、抵御國內外敵對勢力滲透的能力。
但在強調做好精神方面工作的同時,習近平總書記并沒有放棄物質力量的作用,“發展是解決民族地區種問題的總鑰匙”仍在他的講話中得到重申,所不同的是,這種重申有了更為切實的內容。即強調把發展落實到改善民生、落實到惠及當地、落實到增進團結。主要由中央民族工作會議反映出來的中央關于民族發展的政策緊密聯系民族地區實際,非常具體。近一年來習近平一再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要緊扣民生抓發展,重點抓好就業和教育;發揮資源優勢,重點抓好惠及當地和保護生態;搞好扶貧開發,重點抓好特困地區和特困群體脫貧。此外,對具體地區具體時段民族工作的指導也并不固守成見,而是因時而動。比如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突出了發展問題,將新疆工作的指導思想確定為“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而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談會則根據形勢的變化將新疆工作的總目標確定為“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突出了社會穩定,提出圍繞穩定謀發展,通過發展促穩定。
解決好民族問題,物質和精神兩個力量都要運用好的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物質和精神關系理論的生動體現,對全面認識和正確處理民族工作中的矛盾問題有著十分重要的方法論意義,必將在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理論和實踐中產生深遠的影響。
(王希恩,法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理論研究室主任,二級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民族理論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共中央統戰部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國家民委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世界民族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民族學學會常務理事、國家社科基金評審專家,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主要研究領域為民族理論、當代民族問題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