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妮服務臺”不僅可以通過電話來幫助旅客解決問題,今年國慶,“姚妮服務臺”微信公眾號也正式開通了。列車時刻表查詢、代售點查詢、預約服務、投訴建議以及醉美遵義介紹等各種服務一應俱全,實現了線上線下同時進行,二十四小時全時段在線提供幫助的模式。
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鐵路總公司開展了以"發現最美鐵路·川黔線上憶長征"為主題的宣傳活動。從10月18日至21日,“發現團”一行將走進革命圣地遵義重溫長征故事,深入川黔線欣賞沿途別樣的景致,向全社會展示新時期鐵路的嶄新面貌。
…… 貴陽工務段烏江橋路工區工長謝小華以點名開始每天的準備工作,確定人員齊整后,謝小華隨即安排當天的橋梁及重點設備檢查方案。新華網陳俊松 攝 謝小華在工作上“摸爬滾打”,走遍工區的一寸寸土地,逐漸成了同事口中的設備“活字典”。
10月18日,由中國鐵路總公司宣傳部主辦的“發現最美鐵路”第四季——“川黔線上憶長征”在貴州遵義站拉開帷幕。如今,回顧長征之路,傳承革命精神,重溫匯聚起一個民族的精神偉力,必將極大地促進各行各業的工作發展,推動偉大中國夢的實現。
在長征勝利80周年之際,重溫毛澤東主席題寫的這首《七律·長征》,回顧那段血雨腥風的崢嶸歲月。站在新的歷史關頭,舉國上下團結一心共筑“中國夢”,祖國億萬兒女當深刻領會“新長征精神”,為早日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添磚加瓦。
緬懷先烈、不忘初心,走新的長征路。今天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新長征。我們這一代人要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
在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陳展著一張獨臂將軍陳波(原名陳漢清)血染的黨證,它是1934年在川陜蘇區頒發給優秀共產黨員的,當時共頒發了兩千張,但建國后僅發現這一張。艱苦的長征、血戰甘南、寧夏、山西……、赴延安、戰東北,多少次,行軍作戰,汗水把陳波的黨證浸透,多少次,沿途的奇寒把黨證上的汗水凝成冰凌。
分布在太平鄉的墨書文獻就是駐軍紅三十軍八十八師委托該鄉蘇維埃政府秘書謝安國同志用時一月書寫而成。這樣大面積,多達6000余字的大型紅軍墨書文獻就全國各個蘇區來說,可以說是鳳毛麟角,這不僅是珍貴的革命文物,也是難得的大型優秀書法佳作。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舊址位于距離江西省贛州市瑞金市19公里的云石山。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舊址小青瓦懸山頂,座東北,面西南,占地面積為360.77平方米。
在秦嶺巴山的崇山峻嶺中,紅軍當年刻下了數以千計的石刻標語。紅軍石刻標語,作為紅軍宣傳工作的重大創舉,被詩人、作家、藝術家們形象的比喻為“刻在大地上的豐碑”和“石頭上的革命”。
1933年紅軍占領四川省通江、南江、巴中地區后,四川軍閥田頌堯截斷了從南部到通江的食鹽運輸線路,造成川陜蘇區食鹽奇缺。一次,地下交通站穿過敵人封鎖線,運回一批鹽巴,擔任紅四方面軍總經理部部長的鄭義齋喜出望外,他組織經理部人員及時分配下發。
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坐落于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沙溪鎮王坪村。吳展的兒子在集墓區第一次見到父親的墓碑 2011年,吳展最小的兒子——已經83歲高齡的吳方宜老人,跟親朋好友相約分別從北京、山東、安徽出發,第一次聚集到吳展烈士墓碑前。
紅軍當年在重慶走過的地方,基本上都是“山高路遠溝深”的地方,絕大多數都位于重慶市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中的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和渝東南生態保護發展區。重慶老區“前店后場”生態扶貧,是生態與發展兼得之舉。
中國經濟網編者按:80年前,中國工農紅軍一舉奪得兩萬五千里長征的勝利,創造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偉大奇跡。圖片說明:瑞金市壬田鎮鳳崗村,“鴨蛋代言人”廖奶奶向大家展示自家制作的鴨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