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8日北京,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主任許達哲于活動現場迎接美國能源部部長歐內斯特?莫尼茲。
第四屆核安全峰會將于周四至周五在華盛頓舉行。核安全峰會是由美國總統奧巴馬提出的為數不多的重大議程之一。其它方案包括醫療改革、金融改革、結束反恐戰爭、重建美俄關系、“全球零核”倡議(Global Zero),以及遏制全球變暖等等。
奧巴馬在控制氣候變化的議程上已初見成效,卻在重啟美俄關系的途中折戟而歸。將美國作戰部隊撤出伊拉克弊大于利,讓“伊斯蘭國”組織伺機崛起;同樣,他也沒能充分兌現“全球零核”,實現無核化的承諾。鑒于此,核安全峰會成為奧巴馬加強全球安全、打擊核恐怖主義的主要政策方針。
核安全是至關重要的安全議題。由于核武器的巨大殺傷力,民用核能的廣泛應用,國際恐怖主義的跨國特征,以及上述各因素潛在的耦合性,使得核恐怖的陰云籠罩全球。對于竊取核武器、核材料,蓄意破壞核設施的恐懼并非空穴來風。據“核威脅倡議”協會分別于2012、2014、2016年公布的全球核材料安全指數顯示,有核國家也無法永久保證絕對的核安全。
難怪奧巴馬將核安全列為自己的首要議題。鑒于核安全峰會旨在就加強國家對核設施的保護,保證對核材料的控制以及加強在該領域的國際合作達成共識,國際社會期待該峰會能夠取得重大進展。
中美兩國都是核大國。兩國均為核武器擁有國,也是民用核能大國,因此,以最嚴格的國家安全機制確保核武器及核設施的安全,兩國肩負著共同的責任。
自2015年10月末起,中國大陸有27臺核電機組投入運營,總裝機容量達25500兆瓦,另有25臺在建核電機組,總核電裝機容量達27.510兆瓦。
中國的在建核電機組規模為世界之最,中國的核電設施,就總裝機規模和機組總數量而言(包括在運和在建),分別位列世界第四和第三位。
盡管中國在核安保領域有著良好的記錄,然而想要確保民用核能項目不被蓄意破壞,仍面臨挑戰。因此,北京與華盛頓的合作能夠提升中國與其它國家的核電運營能力,此舉將確保亞太地區的核安全。
在2010年召開的首屆核安全峰會上,北京與華盛頓就在華共同建設核安保示范中心建立了合作關系,由中國負責中心的建設和運營,美國提供技術支持。該中心于近日落成并投入運營,是太平洋地區核安保領域合作的里程碑。
前三屆核安全峰會商討了有關核安全領域的諸多內容,涉及全球核安全體系、國際原子能機構、核材料、放射源、核安保、核運輸、核檢查、核文化、情報合作、非法核交易以及核取證等等。核安全峰會還提出了19項非約束力承諾或鼓勵措施。
中國已迅速落實上述部分策略,并承諾根據自身的經濟、技術現狀,盡量削減高濃鈾核材料的使用量。中國曾幫助加納將使用高濃鈾的研究堆改造為使用低濃鈾的研究堆,減少了加納地區受到核恐怖主義威脅的風險。
此外,中美兩國的合作仍在繼續,兩國將共同改造位于伊朗阿拉克(Arak)的重水反應堆,以減少核擴散的風險。上述舉措都將推動中美之間“新型大國關系”的發展。
關于作者:沈丁立,教授,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
(譯者:蘭欣 編輯:齊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