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日報3月4日電 (記者 陳衛華)對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約翰?桑頓中國中心(John L. Thornton China Center)的高級研究員杜大偉(David Dollar)來說,“兩會”是中國進行政策微調的大好時機。
杜大偉表示,中國有足夠的財政空間可用。中國可以支出更多的資金并在某些領域減稅,這兩項旨在刺激消費的舉措可以促進中國經濟由出口主導型向消費主導型轉變。
他說中國向“新常態”邁進的方向是正確的。“新常態”用以描述中國政府向更加可持續增長模式的轉變。
“目前,中國的經濟形勢不錯,因為消費和服務業保持了良好的勢頭,”杜大偉說。他曾于2009至2013年間擔任美國財政部駐華經濟與金融特使,并于2004至2009年間出任世界銀行中國和蒙古局局長。
他表示,中國消費持續健康增長,服務業在現代歷史上首次占到了其經濟總量的一半以上。
“這種積極轉型正在進行之中,”他說。“照這樣循序漸進發展下去,中國人民會從中受益,如果能實現可持續發展,那將對整個世界都大有裨益。”
杜大偉強調了中國政府妥善處理轉型問題的重要性,要避免本國經濟大幅放緩影響全球經濟。
在杜大偉看來,中國在發展道路上需要進行一些結構性改革,這些改革在2013年秋召開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上已經提出。
他舉例說要實施戶口改革,進一步開放服務業,他認為中國服務業是G20成員國中最封閉的。
杜大偉認為開放這些領域將會為中國經濟創造新活力。
他還對不斷增加的公司債務和越來越多處境艱難的工業企業表示了擔憂。
“要讓市場發揮作用,同時關閉那些瀕臨淘汰的企業,”他說。
對于去年中國有關方面在股市和匯率市場采取的一些錯誤決策,杜大偉認為未來最可能發生的情況是政府將穩定預期——最近人民幣貶值著實讓人們產生了恐慌。
“人民幣沒理由大幅貶值,”他說道,并援引了中國有巨額貿易順差的事實。
杜大偉相信,從長遠來看,人民幣將會持續升值,但現在市場氣氛消極,許多投機資本流出了中國。
“中國也許會面臨人民幣無序貶值的風險”,他說,但最有可能的情況是政府會穩定預期。
杜大偉說,中國經濟減速主要是因為投資在放緩。“我認為過去中國的過度投資造成了如今許多行業產能過剩,”他說。
“只要經濟是逐步放緩的,我們就認為硬著陸不會出現。只要決策者明智行事,中國經濟就不會硬著陸。”
(編譯:周穎 編輯:齊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