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明日報記者 馮蕾 黃昊)
今天,聯合國應對氣候變化大會的中國樣本吸引了世界目光。中國的庫布其沙漠,離北京最近的沙漠,曾是北京沙塵暴天氣的主要源頭。然而,27年從沙漠變成綠洲的故事讓各國與會代表為之震撼。“看到你們的實踐我們很受啟發。”聯合國副秘書長阿赫塔爾說。
聯合國副秘書長沙姆沙德?阿赫塔爾 中國外文局 王芳/攝
“昨天,習近平主席在大會開幕式上宣布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主張,其中談到要‘交流學習最佳實踐’、‘取長補短’。庫布其的治沙英雄們日夜與風沙為伴、變沙為寶的故事無疑是重要的實踐經驗。”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今天向世界推介。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 中國外文局 王芳/攝
習近平主席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已成為中國企業的行動指南,億利資源把庫布其變成金山銀山綠水青山,而且成功實現十多萬人脫貧,就是一個代表”,中國億利資源集團董事長王文彪在發布會上表示。王文彪同參會嘉賓分享了27年來治理沙漠的切身感受,“童年記憶里,沙漠在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那里沒有植被、沒有公路、沒有醫療、沒有通訊,很多孩子因為沙漠里沒有學校,沒有路,十幾歲都上不了學。走出沙漠,幾乎是當地每一個孩子的人生夢想。今天的庫布其是怎樣的景象?牛羊在太陽能電池板下悠閑地吃著草,光伏發電源源不斷地輸入國家電網;浩瀚的星空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來到這里旅行;有機種植的蔬菜和水果正在成為中國最受歡迎的綠色食品,庫布其已經成為聯合國授予的沙漠生態經濟示范區”。
全球治沙領導者獎獲得者,億利資源集團董事長王文彪 中國外文局 王芳/攝
當記者問及庫布其模式的關鍵時,王文彪強調了“自主創新”與“PPP+”(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我們先后發明創造了100多項高端生態技術成果,比如高效“水氣種植法”,使沙漠中種樹成活率達到85%以上,種植成本可減少50%左右;我們研究培育出1000多種沙漠里抗寒、耐寒、耐鹽堿的種質資源;我們依靠科技,創新了生態修復、生態牧業、生態旅游、生態光能等協調發展的產業體系,被媒體點評為正在引發“第六次產業革命”。
“這次巴黎氣候變化大會把庫布其模式作為案例來分享,展示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生動實踐。”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秘書長莫妮卡.巴布表示,中國在生態治理、環境改善和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經驗和模式將為世界應對氣候變化貢獻智慧。
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組織秘書長莫妮卡?巴布 中國外文局 王芳/攝
未來,庫布其模式不只屬于中國。“習近平主席昨天在講話中談到,中國將于明年啟動在發展中國家開展10個低碳示范區、100個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項目及1000個應對氣候變化培訓名額的合作項目。這將產生深遠意義。”解振華透露,在他看來,氣候變化與荒漠化相互聯系,極端天氣頻發加劇了荒漠化,使糧食供應趨緊,很多脫貧人口又重新回到貧困狀態。中國是荒漠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也是治理荒漠成效最明顯的國家。中國要把更多成功實踐與其他國家分享,在相互借鑒中實現共同發展。推進荒漠治理,減少貧困人口,擁有更多藍天,這是中國與世界共同的夢想。(光明日報巴黎12月1日電)返回光明網首頁
[責任編輯:趙清建]
